“求导,积分,一个慢动作;积分,求导,慢动作重播;这堂课,带给你快乐,你有没有爱上我?”“往那边黑板看,那是物理,我这边是数学!”“我爱学习,学习使我快乐!”……在不少复旦学生手机里,保存着这样一组特殊表情包,主角是航空航天系教数学的谢锡麟老师,虽然神态各异,背景基本都是他身后写得密密麻麻的板书。
这些表情包,都是他的学生们自制,随着谢老师的一堂堂课,数量不断增加。谢老师从课程群里看到了,还会乐呵呵保存下来自用。他觉得“这说明这堂课上得挺好。”
一向让人“闻之色变”的大学数学课程,为何如此受欢迎?这要从谢老师的板书说开去。
数学课上,黑板惊现洋流路线图?
德语系学生龚婧婕的一条朋友圈曾经获得过许多点赞,因为她记录了一堂特别的数学课——朋友圈文字:数学课上,黑板惊现全球洋流路线图,这还不是最牛的,最牛的是,根据其中暖流的路线,老师又讲回到了曲线率、变化率!配图则是谢老师正手握粉笔大开大阖,在占了大半黑板的洋流图上指点江山。
上课间隙,学生拍下老师的英姿。 杨可欣 摄
谢锡麟老师任职于复旦大学航空航天系,一直致力于相关数理知识的体系研究与传播研究。作为复旦大学的人气课程之一,他的数学分析课化严肃为生动,变枯燥为趣味。而谢老师的讲解之所以能达到这样的效果,要从他引人瞩目的板书说起。
许多同学印象最深的,都是谢老师上课时一黑板工整详尽的字与画。正如学生李紫豪所说:“谢老师的板书不仅是上课时易于学生理清知识框架,也便于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老师的思维上;而且课后成为了很好的成体系的参考资料,对所学也是一种回顾反思。毕竟,对于数学分析这门理工类核心基础课来说,思维方式是至关重要的。”
谢老师上课中。 杨可欣 摄
而对龚婧婕来说,从这幅“洋流图”开始,她更体会到老师在教学中的不拘一格,从严密的数学推导,到信手拈来的笑话比方,都在这黑板上落脚,成为带着她这个德语专业学生体会数学之美的一个个地标。“这个函数图像不像一只蛏子?”“参数空间中的曲面的定义域,可以画成一个笑脸”……数列、一元函数与向量值映射的极限行为,等等这些微积分概念,在课堂上随着谢老师的娓娓讲述,逐渐写满图文并茂的四大块黑板,也写进了更多学子心间。
让小龚挺得意的是,之前考上南开大学数学系的高中同学,有一次数学题不会做,还是自己这个德语系帮着一起解答的。“当初修数学分析这门课,是抱着想转专业到管理学院的想法,没想到无心插柳,让我真的爱上了数学,”她说。
五色粉笔一杯茶
在校园网一个关于谢老师的帖子下,他的学生留下这样的评论:“我们有节专业课在谢老师的课之后,看着这板书都舍不得擦黑板。”物理系的学生姚宇,到现在还记得当时选课前,听学长们忠告谢老师课上“大牛”学生多,拿A不容易,自己为了领略那传说中的板书坚持要选,如愿以偿。
无论课间还是课后,老师总被提问、探讨的学生们围绕,人多时还需要排长队。 彭德倩 摄
然而,也有人质疑过,在信息技术发达的当下,为何不让PPT等更现代一些的工具参与课堂,而选择停留在这古董般的纯板书?一样的显示、表达,不更省心省力吗?谢老师有自己的道理。第一,PPT一个时间只能显示一页,哪比得上现在左右上下可移动的四大块黑板空间那么大,在第四块解题,随时可以看看第一块的定律公式推演。第二,板书自由度比较高,特别是颜色上——数轴用一种颜色、标示用一种颜色,泾渭分明的图层,学生看得更清楚。第三,从一片空白到写满,这是个演绎的过程,自己写的时候学生一边看,一边参与,一边也有时间想。由此,他的上课装备,便是十几年不变,一个水杯,五色粉笔。白色用于正文书写;绿色画数轴;红色黄色做标识;紫色用于指示或对应。
学生专心致志,抬头率很高。 彭德倩 摄
仅仅是板书吗?许多上过他课的学生说,那一笔一划的书写下,老师把自己理解的数学思想,传递出来,这才是谢老师课程深层次的魅力所在。
上周三上午10:50,刚走进复旦大学第三教学楼206教室,谢老师的课堂,就听到他说:“怎么当领军人才?会数学分析就能当领军人才,掌握多数人不掌握的思想方法,是你到这里来的目的…… ”同学们初听这有些夸张的话哈哈笑,看着黑板的目光越发专注。
教室第一排的大一学生刘文涛说,印象最深的,就是老师说数学要“思想化”、“通识化”。前者指的是在数学学习中,要抓住主要矛盾、忽略次要矛盾,站在更高角度来思考;后者指知识有内在的相似性,如果能抓住共性,学习起来事半功倍。“这个世界的知识,不是砌墙,一块砖一块砖往上垒,”谢老师说过,他理解中,这个系统更类似于某些基础理论如同一盏灯照亮整个房间。
我想成为像他一样的老师
知道吗?谢老师还把自己的板书搬上了自编讲义的封面——那是讲解stokes公式时,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哭脸,一个笑脸,前者是物理空间中三维曲面的形态,而了参数空间的曲面定义域,它则被表达为后者。“瞧,这就是‘stokes公式降维微笑’,”谢老师的命名,让同学们牢牢记住了这个公式。
降维微笑原图 资料图片
“可别小看这个公式哦,”他说,自己指导的一篇博士论文,就是以此为基础完成的。他总是告诉学生,现在学习的数学知识,看似基础,但其中蕴含的思想方法非常深刻,对他们的认识是无止尽的。“我自己也在不断学习、体会,把这些体会教给学生。”
这不,课上教的微分同胚,也成了他自己研究课题的基础思想—— 人类目前的成熟飞行器,大多是固定形态,如果能像飞鸟扇动翅膀、游鱼摆尾那样推进,就须研究变形和流体力学之间的数学关系,而这是否可以在原有的流体力学研究空间变化的基础上,增加时间变化?这一时空意义上的微分同胚正在探索中。
不久前,谢锡麟老师刚刚在复旦大学专设的教学系列高级职称的评审中,被评为“正高级讲师”,这个级别,与科研系列的教授同级。
不过,更令他高兴的,是最近几堂课上,又收获了学生做的表情包。那天他课上给学生们讲笑话,就被偷拍下来了,配字“笑得像个200斤的孩子”。体重被调侃了,谢老师也不恼,“之前上课我自己也拿这个200斤举例子讲公式嘛,”他说,“这说明老师挺受欢迎的,学生都听进去了、记住了。”
这位许多学生心中的“人气老师”,也有自己的偶像,前苏联数学家、数学教育家菲赫金哥尔茨。在这位函数度量理论方面的专家的介绍中,有这样一段:“人们赞扬他的每一堂课都是一篇教学杰作,甚至他的板书也像是一篇艺术作品,评价他具有非凡的工作能力和高度的责任感”。“他的教学,他的板书,他的艺术,也是我内心的追求,”谢锡麟老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