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探秘“东宫”明暗之间,光影交叠,找寻艺术教育新天地

发布者:乔译萱发布时间:2018-03-15浏览次数:64

或是悠扬的琴笛声,或是清亮的管弦乐

或是聚集在一起等着看话剧的熙攘人群

正对东区大门的这栋二层小楼

总能留住人们过往的脚步


诞生于2008年的东区艺术教育馆

10年后,在这个春天里

又一次获得焕然新生

明暗之间,光影交叠

复旦对艺术教育的探寻从未停歇



 服役9年,旧“东宫”难堪重负


       2008年以前,这座艺术教育馆还是东区食堂。考虑到学生需求,学校将占地2300平方米的食堂进行改造,建成了今天学生们口中的“东宫”。2009年,“东宫”正式启用,主要满足艺术类课程的场地和设备需求,也为学校一些重点艺术社团的排练和演出提供场所支持。


       时光荏苒,脱胎于老旧食堂的“东宫”也慢慢老去,不仅外观陈旧,而且在功能上也难以满足学生对艺术教育和艺术实践的需求。


     “东宫”底层的多功能厅沿袭了食堂原本的结构,入口门厅空间局促,内部装潢和设施也都非常破旧了


     “多功能厅里面搭了一个一米高的舞台,从前面看还算是好好的一个台子,但后面其实已经全部烂掉了,连一条可以走人的通道都没有。并且老建筑中间都有柱子,因为遮挡视线,严重影响了整体空间的使用。” 复旦剧社的同学们对原有的表演舞台并不满意。

       复旦大学学生合唱团的同学们都笑称自己为“老东宫人”,虽然感情深厚,但对于东宫的“衰老”,他们也没少吐槽。“二楼合唱的排练厅没有窗户,不透风,又是暗间,里面地胶的味道特别重,我们之前为这个事情提了很多建议。”


       不仅是设备的老旧,“东宫”的功能设计也无法满足学生们在艺术学习上渐渐增长起来的强烈需求。“除了民乐团、管乐团、弦乐团,我们也有不少同学喜欢玩流行玩音乐,组建了爵士乐队,但学校里之前没有一个地方可以满足他们对排练场地的要求。”


       环境昏暗,器材破旧,设施老化,旧“东宫”在服役期满9年后,再也无力支撑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乘着第五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的东风,在上海市政府、市教委的大力支持下,“东宫”作为“大艺展”配套的排练场地而进行了全面修缮,现已交付使用。


 3个月改造,“东宫”涅槃重生


      早上九点,仲春的阳光斜斜地洒进“东宫”,清澈而明亮。黑白红的搭配,艺术感极强的设计,褪去了厚重的墙面外衣,“东宫”变亮了,整个空间因为贯通而显得通透又开阔。



      多个排练厅、琴房、数码钢琴教室、舞蹈排练厅和录音室,这些空间将满足学生们更多元的艺术需求。


       不同于其他房间的通透明亮,原本的多功能厅却暗了下来,成了“黑匣子”现代实验话剧剧场:旧时的舞台不见了,观众席也不见了,250平方米的空间内,只有一块光秃秃的黑色地板。



    “黑色匣子的空间设计去掉了舞台的概念,未来我们在黑匣子里可以根据不同的表演需求,把我们的舞台进行多方面多层次的改变。”复旦大学艺术教育中心教师周涛说,这一设计冲破了演员和观众的距离感,打开了想象的空间,也能够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演出本身中来。“这在我们的艺术教育中是从未有过的尝试,我们也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推动艺术教育的发展。”


   “东宫”的新生不仅是对外观的现代性重塑,不仅是由暗到明的转变,也不仅是设备的更新和技术的提高,新“东宫”为开展艺术教育和学生艺术实践留下了更多共享和交流的空间。“希望能有更多的同学到艺术教育馆活动,练练琴,跳跳街舞,或者排排小品话剧。”周涛说。


       据基建处负责现场管理的鲁凌俊老师介绍,从2017年11月到2018年1月,3个月的时间,70个工人同时开工,造就了今日的新“东宫”。在对“东宫”进行改造的过程中,除了本体的优化升级,也进行了东区浴室的下水管道疏通、锅炉房蒸汽管拆除、消防泵房改造、老旧电缆下埋等工作。另外,基建处修缮办副主任陈飞老师透露,“东宫”的二期改造工作已在规划中,届时,室外联廊会将两个空间相连通。


 初心依旧,艺术教育焕发新活力


       从旧“东宫”到新“东宫”,“新”的不仅是建筑,还有艺术教育理念。“旧'东宫'的时候,我们在艺术教育上的理念比较传统,比如音乐教育就以欣赏、鉴赏为主。”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快速到来,学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在网络上轻易获得这方面知识,复旦大学艺术教育中心副主任陈寅认为,就艺术教育的开展而言,这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如何让我们的学生参与到艺术教育中?如何让艺术教育参与到学生的生活、学习,甚至是工作中?这对我们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较于以往以欣赏和鉴赏为主的方法,现在的艺术教育更侧重于实践。“比如我们现在上合唱类的课程,可以教学生指挥,也可以教学生唱。”陈寅也提到了很多技法类的课程,比如数码钢琴的弹奏、二胡的演奏、话剧的表演等,她希望通过这种小班化、实践性强的课程,能够让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对这一门类的艺术有所理解,有所提升。“其实这就种下了一颗艺术的种子。”


       陈寅希望,“东宫”的修缮能够成为一个契机,让艺术教育深入到学生当中去。“在第一课堂上,我们要再争取拓宽课程的种类,开设学生喜欢的感兴趣的课程;第二课堂方面,希望不只是几个学生、几个社团在搞艺术,我们接下来会深入和书院的合作,推动艺术的普及。”


       今年四月份,第五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开幕后,修缮一新的“东宫”将迎来第一批客人,履行其作为配套排练场地的职责。在此之后,回归日常使用的“东宫”,将和复旦的艺术教育一起,开启全新的旅程。